重庆七中的青年教师们,最近干了一件大事!7月5日,学校开了个总结会,专门聊青年教师的成长故事。主题是“回望耕耘路,共绘青蓝图”,听起来就让人觉得既有干货又有温度。这场会不光是总结过去,还给未来的教育点了一把火!
会议当天,重庆七中的大礼堂挤满了人。校长、导师、青年教师,大家聚在一起,气氛特别热闹。12位青年教师站上台,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。周艳老师讲,她第一次上公开课时,紧张得话都说不利索,手心全是汗。可在导师的帮助下,她慢慢找到了感觉,现在课堂上能稳稳当当驾驭全场。这种从“慌得不行”到“hold住全场”的变化,真让人佩服。
每个老师的故事都不一样,但都有个共同点:努力和坚持。有的老师说,自己一开始连教案都写得磕磕绊绊,幸好有师傅手把手教,从备课到讲课,事无巨细地指导。还有的老师提到,工作室的团队氛围特别好,大家一起讨论、互相学习,感觉像个温暖的大家庭。这些故事听起来,既接地气又让人感动,展现了青年教师对教育的真心。
会上还给表现好的老师发了奖。赛课、论文比赛,青年教师拿了不少证书。这些奖状不只是荣誉,更是动力。拿到证书的老师们,个个眼里都闪着光,好像在说:我还得继续努力!这种拼劲,真的是七中老师的标配。
数据也成了会上的一大亮点。刘少鸾老师把青年教师的努力用数字摆了出来:757节观课感想、410篇研学动态,还有数不清的论坛发言。这些数字背后,是老师们没日没夜的付出。他们在课堂上反复打磨教学方法,在教研活动中头脑风暴,想法一个接一个迸发出来。数字看着冷冰冰,但每个数字背后,都是老师们成长的汗水和心血。
刘老师还聊了青蓝工作室的未来。她希望青年教师们能保持初心,继续钻研教学,站稳讲台。她的语气特别诚恳,说得大家心里都热乎乎的。她还特别提到,教育不是冷冰冰的知识传授,而是要带着温度去教书育人。这话一出,全场都鼓起了掌。
第五批青蓝学员的结业仪式,也是个重头戏。拿到结业证书的老师们,脸上全是笑。他们从“青蓝学员”变成了更成熟的教师,但这不是终点,而是新起点。拿着证书,他们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。有人悄悄说:“这证书沉甸甸的,感觉肩上的责任也更重了。”
校长欧权的讲话,把全场气氛推向了高潮。他用了三个词总结青蓝工作室:敬畏、紧迫、团结。他说,老师们得对每堂课都心怀敬畏,认真备课,精益求精;还得有种“时间不够用”的紧迫感,抓紧每一次学习机会;最重要的是,大家要像一家人一样,互相帮助,共同进步。他的话简单直接,却句句说到老师们心坎里。
这场总结会,不只是回顾过去,更像是在为未来铺路。青蓝工程让师傅和徒弟们结伴成长,彼此支持。师傅们像路灯,照亮徒弟前行的路;徒弟们则像火苗,慢慢烧得更旺。这样的传承,让人觉得教育的火种永远不会灭。
说到七中教共体,很多人可能不知道,这是个特别团结的团队。老师们不光教书,还一起研究怎么教得更好。他们会花时间听课、评课,甚至熬夜改教案。这种团队精神,真的让人觉得暖心。青年教师们在这个大家庭里,成长得特别快。
数据背后,还有个小故事让人印象深刻。有位青年教师,第一次参加赛课时,紧张得讲课节奏都乱了。师傅没批评他,而是陪他一遍遍练习,还帮他分析每个环节。后来,他不仅顺利完成了比赛,还拿了奖。这件事让他明白,成长路上,有人帮一把,就能走得更远。
重庆七中的青蓝工程,其实不只是老师们的事。它还关系到无数学生的未来。这些青年教师的努力,直接影响着课堂的质量。学生们能遇到这样的老师,真是幸运。毕竟,一个好老师,能点亮一个孩子的梦想。
这场总结会,也让大家看到了中国教育的希望。青年教师们在努力,学校在支持,整个教育体系都在往前走。重庆七中用实际行动,告诉大家: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,而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。这种精神,也正是中国教育不断进步的动力。
总结会的最后,大家都觉得意犹未尽。老师们互相鼓励,约定要继续努力,把课堂变得更有趣,把知识教得更明白。未来的路还长,但有了这样的团队和信念,教育一定能越来越好。你说,这样的老师,这样的学校,是不是特别值得点赞?
蜀商证券-股票配资平台-正规网上实盘配资-网上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